B2BGrowing-B2B营销增长网,首个专注ToB增长的媒体!

五千字弄懂营销归因和UTM

发布时间:2022-06-14 07:05
作者:To B CGO

本文作者:

Robin Wang

Adyen中国市场负责人



关于营销的效果数据分析 ,归总起来有两大类:

 1   营销归因 (Attribution) -横向 分析哪个营销渠道贡献最大

 2   漏斗指标 (Funnel metrics) 纵向 分析漏斗转化过程


今天主要来聊聊其中的第一种:
 营销归因(Attribution) 


01 营销归因是啥?干什么的?


有人会问,这不就是分析哪个营销方式转化多,然后投入更大权重做吗?这难道不是营销人日常工作的标配?

其实没那么简单。

 举个例子 

一个线索可能在头条上看过你的信息流广告但没有留资,并关注了微信公众号,10天后通过服务号推送观看了一场直播,1个月后又看到百度信息流广告,一周后又在搜索引擎上找供应商对比时,通过百度首页关键词广告点击了官网,并进行了留资。

今天主要来聊聊其中的第一种:
由于to B类业务客户决策时间长,Cross-channel和Multi-touch成为了b2b的必然。几乎所有营销都是跨渠道,多半线索都是多触点。
这个案例里,你觉得哪个渠道贡献最大?

有人一定会提  线索打分 (leads scoring) 

Leads scoring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,但leads scoring的目的更多在于分析某条线索的冷热度,而不是营销归因。

大部分国内营销自动化系统没法做到在为线索打分的同时,反向为某个营销活动的类型做归因分析,直白点说,就是没给赚钱的渠道credit,用上面的案例来说,可能这个credit给了其中一个营销触点,而不是多个。同时光做权重分析也不够,还要看以下因素来综合评判分析渠道的贡献程度。


  • 线索进来的先后次序

  • 背后的采购动机分析

  • 线索最后到来的成单金额大小

另外国际上有个营销术语叫 POE(point of entry) ,国内to B公司用得较少,POE有别于潜客留资来源(活动渠道/搜索/内容等),而是指线索留资的类型。譬如包括:


 1   联系销售/demo request/免费试用类型的留资

 2   白皮书下载留资

 3   关注服务号,成为会员类型的留资

 4   订阅Newsletter留资

 4   参加活动留资

......

国内喜欢讲“品”和“效”,国外更喜欢说awareness/consideration/decision漏斗。

 1   TOFM (Top of funnel) - Awareness,对应“品牌营销”

 2   MOFM (Mid of funnel) - Consideration,对应“效果营销”阶段一

 3   BOFM (Bottom of funnel) - Decision,对应“效果营销”阶段二


 再回到上面这个案例: 

触点01:浏览信息流广告:TOFM

触点02:关注微信公众号:POE:关注公众号并留资成为会员

触点03:服务号推送观看直播:MOFM

触点04:百度信息流广告:MOFM

触点05:搜索引擎内容:DOFM

触点06:SEM关键词广告留资联系销售:DOFM,POE为联系销售

有些公司分得更细,会把最后的Decision阶段还拆分成Intent和Action。例如上面这个案例真正的Intent产生在搜索引擎自然内容对比中,而Action则是客户为了图方便,搜索了公司品牌词并点击了排名在百度第一的付费广告。


Last but not the least: 营销归因需要  高质量的数据  !!!


但大多数营销人员目前使用第三方 cookie 来创建、跟踪和优化广告活动。随着我们进入一个无cookie 的世界,营销归因将越来越依赖第一方数据,使用CDP和 JOE(journey orchestration engine) 等工具也是未来大势所趋

02 营销归因模型


为了更好归类说明,我做了一张图:

图片

 1  First-touch attribution 首次触点归因

此模型将 100% 的功劳用于第一个营销触点。通常销售团队不喜欢这种模式,因为将功劳归功于带来第一次采集lead的渠道,低估了之后销售对于转化付出的努力。

常见的First-touch触点有:SEM广告,信息流广告,部分内容营销,这种情况Point of Entry通常不太可能是“联系销售”, 而是更多是下载白皮书,或者点击浏览一类。


 2  Last-touch attribution 末次触点归因

将100% 功劳分配给潜客在转化之前与之交互的最后一个营销触点。

常见的Last-touch触点有:官网或微信上的“联系销售”或者“获取演示/免费使用”


 3   Multi-touch attribution 多触点归因

这种模型会衡量转化过程中多个触点所起的作用。这也是优秀的martech工具差异化的地方。

另一个好处是:即便是lead在头几次触点后联系了sales,但sales未必一定会转化。联系sales之后,lead继续被marketing培育,在这个post-sales的阶段的营销触点(服务号模板消息,企业微信发送内容,newsletter,信息流广告等)也会被赋予一定的功劳。

 4   其他模型

那就多了,不一一赘述,数据规模小的公司用不到。

  • Tipping point模型:

  • W-shaped模型
  • Custom position模型

那就多了,不一一赘述,数据规模小的公司用不到。



03 万能的UTM


UTM参数,国内外营销人都知道,但很少玩到很好。我也一直玩得不太好


其实UTM的功能太强大了!!!只是没有物尽其用。与其纠结采用上面哪个营销归因模型,不如把UTM用好更来的实际!


UTM参数,国内外营销人都知道,但很少玩到很好。


我也一直玩得不太好。


其实UTM的功能比很多人理解的要强大很多!!!只是没有物尽其用。


我的一位做数字营销的美国朋友的一句名言


put UTMs on f*cking everything


原因在于: 


 UTM + CTA留资:

地球人都知道,UTM参数设置可以帮助追踪线索来源,验证推广渠道有效性。


 UTM + Cookies:

很多B2B的潜客反感被销售打扰。我就曾因为下载了某个白皮书,被一个销售骚扰了7-8次,不胜其烦。

所以潜客除非购买意向非常大,否则会对留资非常慎重。

假设潜客访问了某个着陆页但是没填表单,或者在访问了多个页面之后再触发CTA?有了UTM和cookies就可以有效地抓取UTM参数,并进行营销归因。

当然cookie在微信公众号的生态里有一定局限性(例如:群发推文的阅读痕迹抓取),但如果在网页上,通过Cookie可以沉淀大量此类潜客访问数据。


04 UTM参数设置cheat sheet


UTM的参数都放在URL里的Query String处。


什么叫  Query String ?


所有在URL的问号"?"之后的都叫query String


 案例: 

URL:

www.xxx.com/request-demo?utm_medium=online&utm_source=display+trademedia+A&utm_campaign=productlaunch&utm-content=productroadmap


  • UTM medium = online 

  • UTM source = display+trademedia+A

  • UTM campaign = ABC

  • UTM content =product roadmap



上面这串参数,翻译成人话为:

某个潜客

通过垂直媒体的广告投放 (campaign名为ABC)

下载了一份叫product roadmap资料

然后预约demo演示


主流习惯之一是在UTM medium放搜索引擎/社媒名称,在UTM source放cpc, social,我个人过往职业经历偏好用以下的操作方式(图),这种grouping的好处是会在做营销归因(marketing attribution)时更能从high-level看清楚大盘里各种营销策略的转化。

个人建议是:在建立UTM参数追踪系统时,要充分考虑自己公司的情况来个性化设置。UTM体系没有万金油!


图片


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知道,虽然营销自动化工具都可以解析UTM(例如Marketo的表单都自带一个URL parser来抓取UTM参数),但是许多CRM系统 (例如SFDC即salesforce)并不能直接解析UTM,而需要做UTM与SFDC之间的参数的映射对应设置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左右滑动查看图集




05 UTM参数设置在中国的适用性


此外,这也是我略略不满国内的SCRM营销自动化系统的“标签”做法。标签感觉五花八门但是在做归因和漏斗转化分析时,却是七零八落,难以归总。


国内SCRM厂商惯用标签,一来是因为国内的渠道被微信/头条等各自为政的生态打散,二来也是因为营销自动化产品逻辑没有做太深。


而国外营销自动化鼻祖Marketo,根本不需要给用户打标签,一个好的UTM设置体系就能一招鲜吃遍天下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另外国际上有个营销术语叫 POE(point of entry) ,国内to B公司用得较少,POE有别于潜客留资来源(活动渠道/搜索/内容等),而是指线索留资的类型。譬如包括:


 1    联系销售/demo request/免费试用类型的留资

 2    白皮书下载留资

 3    关注服务号,成为会员类型的留资

 4    订阅Newsletter留资

 5    参加活动留资
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国内有些数字营销人在设置UTM带参的时候,容易把 来源  内容   POE搞混。


经典错误案例有:

  • 把utm_source设置为某个具体白皮书的名称
  • 把utm_medium设置为官网 (website)

其实utm_source和utm_medium都是  来源  型UTM参数,是指lead获取白皮书的渠道(例如官网自然流量、垂媒推广、微信推送)等。

具体白皮书的名称应该放在 utm_content (  内容  型UTM参数)。

切记,无论是一个白皮书,还是一个campaign,来源都是跨渠道的!

 POE  一般会在表单里设置,属于线索留资的表单属性,而UTM更多则是访问属性。

06 UTM参数设置小诀窍


  • UTM的source、medium、和campaign是必填项

  • 把utm_source放在最前面,因为无论是百度统计还是GA都会先抓这个

  • UTM参数都用小写字母

  • utm_medium参数不要写得太复杂,尽量high-level

  • utm_term参数不要用在非搜索推广的渠道,这个是用来做关键词报告的。

  • 如果习惯用GA,那么在参数里用“+”而不是上下横线符号。因为”+“同"%2B"一样,都代表着空格符号。

  • 如果网站URL结构本身带"?",请用#而不是?放在query string前面,例如:xxxcom/?category=A&product=B#utm_source=…&utm_medium=…&utm_campaign=

  • utm参数只需要在用户初始访问页面时设置即可,不需要在之后的每个页面设置。



UTM参数设置常见错误

  • 社媒不区分自然流量(earned media) 和 付费广告
  • 网站内链采用UTM tag
  • utm_campaign在跨渠道UTM设置时,采用了不同的命名方式

参考文献
1. https://sponge.io/how-to-pick-a-marketing-attribution-model
2. https://holini.com/utm-tags/
3. https://www.getklar.com/blog/utm-naming-ecommerce


07 营销归因与ROI是两码事



ROI 和归因不是一回事。


我不是特别喜欢有些公司张口闭口ROI,

ROI有的时候,甚至是一个伪命题。


ROI是收入减去成本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成本数字,就很难衡量ROI,而我们在营销中做的很多事情,真正的成本数字是无法计量的。


尤其是关于内容营销、品牌、SEO等长期吃力不讨好的活儿。


例如,你五年前写的一份白皮书仍然在drive leads,假设当年花了1万块做这个白皮书,今年怎么核算成本?做一个网页的成本是多少?这些都说不清楚的.


即便是数字广告更容易量化。但是单个campaign的成本也经常是本糊涂账。所以我们通常会选择不和细节纠缠,在high-level颗粒度更粗的维度上,计算数字营销的成本。



08 海外营销数据分析相关公司


国内做营销归因的公司比较少,但如果谷歌搜索 marketing attribution and predictive analytics platform,会出来一大堆分析工具和agency做这一块。包装都很唬人,什么统计模型啦,机器学习啦一类。

下回我会举例几个主流的营销归因工具与agency,与君共赏。


最后要说一下:几乎国外所有的B2B martech工具都和salesforce有API接口,这个也是国内比较难培育出来这个领域的王者的原因之一。国内没有一个像salesforce这样的CRM系统:成熟、完善、近乎垄断、并且对marketing数据友好。

参考文献

1.https://sponge.io/how-to-pick-a-marketing-attribution-model

2.https://martechseries.com/mts-insights/staff-writers/everything-you-wanted-to-know-about-marketing-attribution/

3.https://searchengineland.com/whats-best-attribution-model-ppc-252374
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B2BGrowing-B2B营销增长网,首个专注ToB增长的媒体!    陕ICP备19002384号-1    技术支持: 营销增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