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2BGrowing-B2B营销增长网,首个专注ToB增长的媒体!

如何利用GPT技术挖掘高价值潜客,高效提升商机转化率?

发布时间:2023-08-17 18:32
作者:刘俊琛


最近看到一位B2B营销大咖分享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:

他们的平台聚焦了上万位B2B企业的市场部中高管,平台发一些营销执行实操干货类的文章,阅读量就比较低,而只要发关于“如何快速获客”的文章,阅读量就刷刷地涨。

这背后反映的是,B2B企业做营销越来越注重ROI,市场部背负的KPI压力也越来越大,希望找到“捷径”。

目录:
前言
01 如何利用GPT技术挖掘高价值潜客?
02 成功案例:纳斯达克TOP 10公司如何通过GPT技术突破增长瓶颈?
03 GPT模型还可以为B2B企业的营销做哪些事?

  前言

前几年B2B企业只要做好百度推广和展会/线下活动就不缺优质线索,记得当年笔者在百度的时候服务一家做机械设备的上市企业,他们市场部在百度一年投入上千万元,当时百度搜索流量比较便宜,怎么投都有效果。而在2018年之后,搜索流量成本越来越高,在他们的行业留资成本达到600-1000元,SQL成本更是高达5000-10000元(信息流广告的获客成本比这个还夸张)。

企业高层看到ROI越来越低,果断把在百度的预算砍半,让市场部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展会上,却不幸遇到三年的疫情,参会的效果就别提有多惨淡了。虽然现在疫情控制住了,大家都在“报复式”参会,但据内部人员透露,很多会议活动看似热闹,但实际上多数参会者都是同行或没有购买力的“吃瓜群众”,真正有效的线索很少。

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,这几年兴起了一个很火的概念叫“ABM(Account based marketing,目标客户营销)”,有几家服务商通过大肆包装和宣传这样的概念,快速吸引了一批付费客户,但细问之后,大家却发现真正续约的客户是比较少的(使用效果如何就不言而喻了)。

概念很好,但为什么一到实操环节就掉链子了呢?我们来看一下所谓ABM的概念是怎样的:通过整合各类数据库,帮助企业锁定目标客户群体(实际上是一群匿名的人群包,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企业真正的目标客户,服务商自己也不知道),然后通过整合各类广告渠道(百度系、字节系和腾讯系)、EDM、短信和AI外呼机器人去触达,看似很精准,但实际上产生有效线索的转化率还是比较低。

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:虽然全中国缴纳社保人数≥5人的企业大概有500万家(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),但对于大多数B2B企业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客户不会超过5%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没有找准这5%的高价值目标客户,即使投入再多的营销资源,转化率都不会高,相当于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在低价值、甚至无价值的客户身上。

上述ABM服务商的核心问题在于把B2C营销DMP的逻辑直接用在B2B营销上,效果自然不会好。

既然传统的B2B营销获客遇到这么多的问题,那么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去拓展增量市场呢?最近在B2B营销圈内铺天盖地都是关于ChatGPT和AIGC的相关文章和报道,有些人为AI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营销的生产力而欣喜若狂,而有些人却担心AI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完全取代营销人员,但笔者认为:AI技术不是为了取代营销人,而是让营销人拥有强力的工具去更高效地工作。

我们发现一些走得比较前沿的企业已经通过GPT技术挖掘高价值潜客,大幅度提升商机转化率,笔者也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些项目的运营,今天想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,给大家分享GPT技术在精准拓客方面的应用和成功案例,希望对大家有启发。

关于拓展增量市场,想先请问各位B2B企业CEO/营销管理者三个问题:

  1. 市场上还有多少企业是贵司的高潜力目标客户(真正的目标市场有多大)?

  2. 这些高潜力目标客户有多少已经在贵司的CRM里面了?有多少还有待开发(我们的营销资源应该重点投入到哪里)?

  3. 如何比竞争对手更高效地开发这些高潜力客户,并有效转化为商机(如何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抢占市场份额)?

如果你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切地回答这三个问题,那么接下来的内容或者能够帮到你。图片

01 如何利用GPT技术挖掘高价值潜客?

首先,我们跟国家统计局下属专门负责数据商用化的企业进行合作,他们有一个市场上企业数据质量最高的数据库——里面有全量企业数据(交纳社保人数大于5人的企业,500多万家)及超过500种不同的企业标签。

企业需要先准备好已成交的公司名单作为GPT模型的正样本(建议至少300家,尽可能多,如果数据量比较充足,尽量选取最近一年的数据,因为市场与企业的产品都在持续变化,一些多年未有新订单的老客户数据不一定适用于GPT模型的预测),我们将70%的正样本用于GPT模型的训练,另外30%用于验证模型的准确性,接下来通过我们专有的数据融合自动化服务,把企业提供的正样本融合进统计局的全量企业数据中,补全标签,并且生成AI训练必须的负样本。

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:我们要让AI识别什么动物是猫,除了给它输入猫的照片(正样本)以外,还需要给它输入狗、狼、老虎和狮子等动物的照片(负样本),负样本通常是正样本的20倍。一般来说,正/负样本的预测正确率在70%以上,就能说明这个模型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。

图片



GPT模型建立好之后,系统就会根据转化概率对数据库中所有的潜客进行打分排序(1-100分),输出≥85分的高价值潜客名单(包括行业和省份分布、23个画像标签等信息)。

图片

图片

如上图所示,我们先看最上面的一栏数据(已经过扰动和脱敏处理):黄色部分的3.47万是某企业提供的已成交客户(正样本),绿色部分的22.97万是GPT模型计算出来的高潜客户(≥85分),红色部分的4.50万是这批高潜客户有多少已经存在于企业自有CRM里面了,而蓝色部分的14.59万是这批高潜客户有多少在统计局数据库里面有联系人(可触达)。

那么怎么验证这些潜客名单是否具有高价值呢?企业可以做两件事:

1. 把这批高价值潜客名单与自有CRM进行撞库,看一下有多少已经是成交客户或者是销售正在跟进的客户(如果有打通CRM的数据,将会直接呈现在上图的红色部分),对于有联系人且尚未成交的客户,建议让销售优先跟进,因为GPT模型预测他们的转化率是比较高的。

2. 对于尚未在CRM里面的高价值潜客名单,可以分给各位销售负责人去看,让他们判断是否具有高价值。如果需要挖掘对应的联系人,可以委托统计局下属企业里面专业的外呼团队进行触达,获取联系人信息。外呼团队在确保符合企业所需要的联系人画像、并且获得客户的联系许可(确保合规)之后,才会输出给企业(这点有别于市场上的AI机器人外呼)。

这里肯定有朋友会问:这里面的联系人数据跟企查查、天眼查以及其他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有何不同呢?其实,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为两种:第一种是给ZF大领导做重要决策使用的(不会对外公开),而第二种是给社会使用的,也是统计局的外呼团队跟这些高价值企业直接沟通20多年长期积累下来的真实数据,并不是通过互联网公开信息爬虫获取的。

图片

值得需要注意的是,关于拓展增量市场,有两个比较常见的误区:

误区一:我们已经有权威机构的企业购买力指数报告了,不需要AI。

市场上有好多号称可以计算市场每个企业的Buying Power(BP)的公司,BP是一个根据企业的各项属性总结出来的一套公式,但没有考虑不同企业间的差异,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企业,传统方式给出的BP值基本一致,都是大的企业好,一线省市的企业好,如此类推。比如,A公司在天眼查的评分是99分,但这个分值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样的,就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了。

图片

而GPT模型的评分机制与此完全不同,它是根据市场全量数据+企业已成交客户+AI训练出来的转化概率,基于不同的企业,计算出潜客分值是完全不同的,对于企业营销的参考价值更大。


误区二:我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客户画像体系,不需要AI告诉我们哪些客户更有价值。

的确,一般比较成熟的企业都有清晰的客户画像,比如行业,企业规模、员工人数…… 但传统的客户画像有两个特别大的问题是不可调和的:

1. 如果筛选维度太多,结果就会特别少,每个维度都会减少至90%的数据,几个维度加起来,目标客户就所剩无几了。反之,如果减小维度,数据则不够精确造成转化率过低。

2. 人所能考虑的维度一定是有限的,大部分人无法综合考虑超过3个以上的维度,而且人也无法了解每个维度后面数据的分布,因此,所谓的经验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。而AI可以计算几万、甚至几千万的维度(据说淘宝的维度上亿),这就是人类无法触及的领域了。另外,人只能判断大体的好坏,而不能具体给出分值。1000个好的目标,我要先做最好的200,怎么挑呢?理论上,人是没法挑的,只能拍脑袋,而AI恰恰是具备排序能力的,这就是为什么AI一定会比人的判断更准确。图片

02 成功案例:纳斯达克TOP 10公司如何通过GPT技术突破增长瓶颈?

随着市场红利结束,竞争对手步步紧逼,一家纳斯达克TOP 10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,希望在尽可能收紧营销资源的前提下,还能快速找到营销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。如下图所示,从全市场到商机的各个阶段存在诸多痛点

1. 全市场到目标潜客阶段
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和数据支撑,营销和销售人员依然在使用一些诸如企查查、购买力指数报告一类的东西制定目标客户名单,精度存疑,效率低下,各自为政;管理者对行业、区域的市场渗透率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了解,难以用客观数据来指导营销战略的制定;总部无法给到传统的渠道与代理商除法务以外的营销指导与支持。

2. 目标潜客到线索阶段
绝大多数销售线索均为销售自拓或渠道贡献(95%),营销部门存在感低下;CRM中有大量的联系人信息(90%没有转化为客户),因为缺乏挖掘手段,一直被闲置,无法产生价值;获取销售线索时,普遍采用与供应商撞库的形式,随着时间的推移,撞库的成功率越来越低(低至3%)。

3. 线索到商机阶段
转化率一直停留在行业中等偏下的水平(2.6%,行业平均3%);大量被销售认为不合格的线索直接被直接丢弃,甚至没有进入到CRM中(营销人员为了提高表面上的转化率),浪费了大量的营销资源。

图片

那么快速找到提升营销ROI的突破口呢?我们来看他们是怎么做的:

1. 建立GPT模式,得到高潜客户名单
首先,把企业既客名单(已成交)、对应的成交客单价、CRM中未被销售接收或跟进失败的线索/商机输入系统,跟统计局市场全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,补全标签(使用自动化匹配工具,可以快速完成这个步骤),就可以得到一个针对B2B市场定制的GPT模型(注意:针对不同的产品线,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),正/负样本的预测正确率都高达89%以上,说明模型的正确率非常高,最终得到市场中最高转化率和客单价的高潜客户名单。

图片

2. 通过双盲测试验证转化率
通过一组双盲测试来验证通过GPT技术得到的高潜客户转化率到底提升了多少。该公司之前跟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合作,通过传统的buying power模型给出一批有联系方式的高潜名单A,同时用GPT模型也给出一批高潜名单B,把两份名单合并且打乱顺序,形成高潜名单C。然后,请公司自己的外呼团队根据商机标准(明确预算、需求、采购周期、负责人)进行外呼筛选,最终结果是:名单A的商机转化率是2.67%(之前平均值是2.6%,并没有太多的提升),而名单B的商机转化率是9.66%,提升了2.6倍!

因为所有名单都是从CRM中提取的既有数据,完全不用再花钱获取新的联系人,同时整个营销流程没有任何改变仅仅使用GPT技术来过滤出高价值客户,就能得到这样的结果,这是事前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。由此,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:只要我们承认客户转化是有规律可循的,那么AI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得到的规律是一定要比人脑判断要更准确。

图片

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,这家企业的营销面貌焕然一新:

  1. 全市场到目标潜客阶段:有了企业价值的客观标准和自动化的系统,形成最终目标客户列表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,满足了几乎所有此类的营销和销售需求。

  2. 目标潜客到线索阶段:营销部门开始具备造血能力,所能产出的有效销售线索大大增加;CRM中的大量数据变成了营销价值挖掘宝库,管理者得到了一个最有效利用既有数据资产的工具;不再依赖撞库,系统中有明确的可联系人数量,直接筛选即可。

  3. 线索到商机阶段:转化率从2.6%提升到了9.7%,营销/销售/运营均看到了智能化转型的希望;不合格的销售线索不再被随意丢弃,而是成为AI训练的重要数据支撑。

图片

03 GPT模型还可以为B2B企业的营销做哪些事?

除了预测客户的转化率以外,通过GPT模型还可以预测:客户的订单金额区间(deal size)、最佳适配商品(促进向上销售和交叉销售)、最佳渠道/销售、相似客户等,要预测这些维度,成交客户名单(正样本)也需要提供这些维度:公司名称、订单金额、购买的产品、对应的销售/渠道等。

如果觉得提供这些维度太敏感了,不愿意透露,怎么办呢?其实可以这样操作:比如把订单金额乘以一个任意的系数(脱敏处理),这样我们既不知道订单金额,企业也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还原。图片

AI其实并不可怕,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AI技术来提升营销效率。后续会分享更多关于GPT技术在B2B营销方面的应用和成功案例,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参与深度交流。

文 | 刘俊琛

— END —


本文作者:刘俊琛,深圳大学光电工程硕士研究生,8年数字化营销项目经验,先后在头部互联网和B2B Martech公司任职,擅长B2B潜客线索挖掘和渠道管理,了解更多AI拓客的成功案例和方法论,欢迎添加微信交流。微信号:Manutd19992008
图片

B2BGrowing 主理人:李文龙JackLi,6年B2B数字化营销实战者,B2B营销增长网B2BGrowing.com创办者,爱阅读和晨跑,欢迎交流,微信号:jackli2025,请备注:姓名-公司-岗位。
如果你是对B2B数字化营销、客户体验管理感兴趣,欢迎一起交流探讨。

图片

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B2BGrowing-B2B营销增长网,首个专注ToB增长的媒体!    陕ICP备19002384号-1    技术支持: 营销增长网